枝江市人民政府门户网  www.zgzhijiang.gov.cn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理论调研
 
强化科技引领 助推科技创新

发布日期:2017-08-03浏览次数: 字号:[ ]

    今年以来,市科技局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省、宜昌市科技工作会议精神,在枝江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宜昌市科技局的大力指导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主体培育,扎实开展科技指导服务和机关作风建设,各项工作务实开展,稳步推进。

  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预计达到173.39亿元,同比增长19.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40.64亿元,可比增速7.5%。全市申请专利313,预计完成发明专利申请量162,同比增长10.3%22项产品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产品,认定数再创历史新高,截止目前,全市省级高新技术产品达到93项。奥美公司承建的湖北省医疗护理用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通食品和三峡大学共建的湖北省校企共建水果加工与产品质量控制技术研发中心均通过省科技厅认定。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4项,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2.65亿元,转化科技成果5项。落实2016年度高新技术企业和工程技术中心本级奖励资金150万元,争取宜昌市级高企、平台及项目资金180万元。

  (二)创新驱动发展大力实施

  利用电视、报刊、局网站、微信微博、发放资料等大力宣传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营造我市创新驱动发展的良好环境。出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意见》。《意见》从大力支持科技创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加快人才引进和培育、加快产业信息化建设、加强财税金融扶持、实施“名人、名企、名牌”工程、推动绿色转型发展等七个方面,提出了30条具体工作措施,将有力地推动全市创新创业,加快转型发展。

  (三)高新企业培育有序推进。组建工作专班,班子成员带领科室人员深入开元化工、昌盛包装、香青化肥、楚天塑业等30多家企业走访调研,发放《科技政策简明宣传手册》,大力宣传国家、省、宜昌、枝江各项科技奖励补助政策。配合市国税局、地税局开展高企申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培训及“企业研究开发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推广工作。对照全年申报17家高新技术企业目标任务,加强与企业、中介服务机构的沟通联系,组织指导开元、海通、双悦实业、鑫物纸业、熙田科技等17家企业开展申报工作。

  (四)科技服务工作扎实开展。指导枝江酒业、三宁化工、奥美医疗等8家企业申报省、宜昌市级各类科技项目。支持宇隆茶叶申报宜昌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研发费用后补助申报工作,组织企业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广泛征集企业技术需求和技术难题,通过科惠网等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进行公开发布技术需求信息26条,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牵线搭桥。成功举办了以“科技强国、创新圆梦”为主题的科技活动周,展示各类科技成果86项,发放各种科技资料15万册(份),义务科技咨询1.3万人次,举办各种科技培训班7期,培训人员3200余人次。组织宜昌市社区科普大学枝江市分校江口社区教学点正式挂牌运行。

  (五)知识产权工作不断加强。以3.15、知识产权活动宣传周为契机,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宣传进企业、学校、社区宣传活动。与宜昌知识产权局开展专利联合执法检查,针对涉及的900多件专利药品、食品、生活用品进行了抽样检查,有效遏制了专利侵权事件的发生。积极开展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开元化工、水之翼科技、奥美医疗、得心气体、东江造船5家企业获得省知识产权示范建设企业认定。到企业和学校上门服务,指导和帮助帅龙塑业、山尔饮料、凯达纺织等20多家企业以及英杰学校、实验小学等5所中小学校申报专利,预计上半年全市共申请专利260件,其中发明专利162件。

  (六)防震减灾工作有声有色。出台《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意见》涵盖六大部分16项具体工作任务,包括建立健全地震监测、震灾防御、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意见》出台,将进一步推动我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现代化进程。利用广播电视、短信微信、悬挂宣传标语、印制读本图册等方式深入学校、社区向全市人民开展“5.12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免费发放应急手册等宣传资料1.2万分,在市电视台和大型公共显示屏滚动播放地震应急知识宣传片累计2350分钟。同学校、社区联合开展了16次防震减灾应急疏散演练活动,共计1.6万人次参加。与宜昌市地震局震灾防御科联合开展“双随机抽查工作,分别对枝江市中心客运站、枝江市人民医院综合大楼、枝江市丹阳小学三个单位新建工程项目抗震设防情况进行了随机抽查。

  (七)部门履职尽责深入落实。完成石宝山垃圾处理厂环境污染46户居民搬迁工作。驻点村顾家店长岭岗村精准扶贫工作扎实有效开展,顺利通过省考核组验收。班子成员深入联系企业,当好企业发展秘书,为企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深入开展思想大解放、产业大转型、发展大提速讨论和整改落实,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落实落地。结合全市“转作风、抓落实” 工作要求和科技工作,多方举措,积极做好全市科技管理服务工作。

  (八)机关作风建设不断优化。结合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党员春训、两学一做、意识形态及上级主题教育学习活动,深入开展各类学习教育,班子成员上党课4次,观看教育宣传片3场,开展集中专题学习12次,学习各类文件、会议、通报共40多项,开展学习讨论交流5次,党员干部共200多人次参与学习。结合局机关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修订《机关管理制度》、《岗位职责》等规章制度,用科学的制度管人管事,定期开展机关纪律作风检查、通报、整改,对于违反机关管理制度的依据效能考核办法严格奖惩,进一步提升了干部职工的纪律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局班子成员带队,成立3个工作专班,先后深入到三宁、酒业、奥美、熙田科技、迪斯科、覃姐鱼糕、昌盛包装等50多家企业现场调研,开展零距离对接服务,帮助企业在高企申报、项目申报、专利申报、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等方面解决难题40多项,为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二、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加大科技创新政策宣传。加大创新创业政策培训力度,开展知识产权业务培训等活动,及时解读、宣传科技创新创业政策。做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意见》的宣传解读工作。借助媒体广泛宣传我市创新创业取得的成果成效和先进典型,增强企业创新创业的内生动力。

  (二)大力推进创新主体培育。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提升科技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贡献率。严格落实枝江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科技创新推进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对企业获得自主知识产权、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和高企认定等各方面的补助与奖励及时发放。力争全年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高新技术产品30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值分别达到380亿元、90亿元。

  (三)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支持企业与高校加强产学研合作,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帮助企业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切实解决企业关键技术难题,促进科技成果在我市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积极组织重点企业参加湖北省、宜昌市的重大科技成果推介会,发布相关技术需求信息,利用上级平台帮助企业获取技术支持。全年签署合作协议6项,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5亿元,争取转化科技成果13项。

  (四)不断推进创新平台建设。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企业以各种形式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不断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围绕我市四大支柱产业,加快创新型园区建设,支持枝江经济开发区申报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促进我市特色产业建立协同创新中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产学研利益共同体,形成产业集群,促进科技资源共享和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五)强化知识产权申报与运用。依托宜昌专利事务所,组织专家赴重点产业、扫零工程企业、学校指导专利申报工作,力争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320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00件以上。继续开展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省级示范企业培育工程,培育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大力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建设。组织指导企业参加中国专利奖、省优秀专利项目等评审活动,对核心技术或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转化给予重点支持。

  (六)全面启动防震减灾工作。加大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力度,严格落实《枝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做好地震安全示范社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等工作,积极申报宜昌市级、省级示范学校、社区。扎实开展防震减灾主题宣传活动及主题培训班2次以上,开展地震综合演练1次以上,不断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

  (七)不断提升科技服务水平。结合党风廉政建设、两学一做和上级各类主题教育学习活动要求,深入开展教育学习,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增强党的领导作用,不断提升干部职工的纪律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主动深入企业、社区开展科技创新调研,广泛收集创新主体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加大科技系统干部业务培训,进一步优化提升服务创新主体的工作能力及水平。

                                                                                               枝江市科技局

                                                                                                 20177月25


上一篇】 【下一篇】 【我要纠错】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