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开场。
我们队的第一攻,实际上是为张镇麟设计的反跑切入战术,但是由于张镇麟的第一步假动作:假装借掩护外弹接球投篮。这一步做的不到位(或者说不够有威胁),所以防守他的波格丹并未被甩开,战术宣告失败。
最后这个回合以时间进入最后10秒后,交球给周琦的单挑中距离终结。(强调时间是因为这点很新的)
第二个回合,我们还是设计给张镇麟的战术,这回张镇麟改切入为真外弹三分,命中3+1。
这是我们队开场执行的相对流畅的一个战术。但是张镇麟毕竟不是克莱-汤普森,你无法依靠为他一直制造空切和外弹三分的机会去打败对手,这个战术只能算作奇招。
而接下来进入”常规套路“后,第一个问题开始出现。
首先,是每个战术发起之前,我们队总是有大量的战术前置传导,比如这个回合。
赵睿运到前场,先停球,等待周鹏上来掩护,周鹏的掩护位置很高,但赵睿并不是直接利用这个高位掩护运球杀入攻击区域,而是传球给周鹏,再做一个手递手,再在一个不是攻击区域的位置停球。把球交给弧顶三分线外的周琦。周琦接球后,其他队员再开始跑位,周琦再观察......
大家看出什么问题了吗?我们就事论事,无论这些战术前置的目的是什么,它在场上呈现的结果是:我们队耗费了十多秒的进攻时间,但是实际上场上没有任何一个人形成过进攻机会甚至没有人进入过自己的攻击区域。
而此时,进攻时间已经寥寥无几了。
最后,这个回合以张镇麟”接锅“强投三分结束。
此外可以注意到的是,赵睿没有为他做掩护的动作,而是直接空切篮下——在我看来,他还有更好的选择,比如为张镇麟做一个“触碰掩护”(指进攻球员与防守球员(波格丹)先进行一个最小程度的接触后,再快速拆开、切入)让对方犹豫一下是否要换防后再切入,这样无论是自己还是张镇麟都可能获得更好的进攻机会。
再看下一个回合。
同样是后卫运过半场后交球——不管队友是否要到了一个很好的位置,把球给过去就完了。
这个回合周鹏甚至外弹到了logo位置接球(无形中又延缓了进攻),然后再停球找李凯尔,李凯尔也是拉到logo的位置运球,再等待下一次掩护。
等到周琦的掩护上来,进攻时间又到了10秒以内,而我们球员后续也没有更多的跑位了,李凯尔于是选择突破,这个回合实际上变成了一个简单的挡拆突破+下顺的回合。
我的疑问是,如果是这样,那么那些耗费进攻时间、给对方防守准备时间、同时可能造成失误隐患的前置传导意义何在呢?
继续看。
这里李凯尔想抓一个转换但不成功。(这场李凯尔被体型出色的塞尔维亚限制无法打出特点也是我们队脆败的原因之一)
但我们看我们队后续的处理——李凯尔转移弧顶的张镇麟,张镇麟受限于能力无法做立即处理,只能再找后卫——而赵睿又是跑到logo的位置接球、停球观察。
这一观察,观察了足足四秒钟才等到掩护再上来、再启动,等赵睿突到中距离攻击区域再分球出来,时间只剩下3秒了,张镇麟只能选择再次“接锅”强行出手漂移三分。
我还是那个疑问,我们是否在战术发起初期阶段耗费了太多的时间?
这个回合则更加明显。
赵睿logo位置运球观察到14秒,李凯尔跑出来接球被严防不敢给,改为给周琦,周琦接球失误,拿稳只剩下10秒而且完全不在自己攻击区域,只能周鹏切出,再转移周鹏,但周鹏也不投,再回给赵睿,赵睿接球已经是只能重新组织的局面,而他只运了一次,再次选择停球......
进攻时间只剩将近5秒......
接锅吧张镇麟。
而这样的画面和镜头,在我们队与塞尔维亚的首战中可谓是比比皆是。
赵继伟运过半场已经显得艰难,把球烫手山芋般扔给王哲林,王哲林不在进攻区域,只能再转移周鹏。
李凯尔急忙切出接应,被严防,周鹏只能再找赵继伟,纪委同样是拉到高位接球打高位挡拆,最后和王哲林配合出现失误。
而下个回合如出一辙。
赵继伟过了半场,不是运球发起攻击,而是背身找高位的王哲林,王哲林直接接球失误,送对手反击。
而这个回合,我们其实已经减少了不必要传导,纪委直接和王哲林挡拆,但依旧失误告终。
前几日赵继伟专访中,他曾提到教练要求少做大范围传球,多做挡拆短传——乔帅是考虑到我们后卫们传球速度、精准度欠缺,难以驾驭大范围传球,而这个回合暴露出,短传后再转移也有问题——什么问题呢?比如王哲林,他不具备下顺中接到传球后二次处理的能力,即便是两个底角都出了空位,但是我们传不到。
再看第一节最后一个回合、
我不清楚教练组对于我们后卫的要求是什么,但是比赛的观感上,后卫就是经常出现这样子的过早停球,然后只能“甩锅”给侧翼拆炸弹。
我们的后卫、持球人真的就没有运球、突破、投篮、传球的能力,而只是“过半场机器”吗?实际上从很多回合来看,我认为也并不完全是这样。
赵继伟和王哲林、周鹏打“wide stack”,可以短时间内很流畅的制造出投篮机会。
李凯尔持球打“Stack PnR”(西班牙挡拆),也很好的制造出了底角三分的机会。
胡明轩简单的挡拆突破,创造出弧顶的三分机会。
我们有打出侵略性、打出好球的能力,但是更多的时候却是在不断地停球、找人,消耗进攻时间的同时也消磨自己的斗志。
战术执行太伤板,在没有观察防守和队友位置的情况下,过早停球“机械”的找队友,导致被对方完全识破,完成抢断。
李凯尔要到错位,后卫不直接运到侧翼给球,要多此一举先给弧顶周鹏、再由周鹏传给错位的李凯尔,结果周鹏由于传球距离太远,最终失误,让人完全看不懂。
慢悠悠过半场,然后先停球找人,发现给不了再找另一侧,另一侧周鹏接球就已经危机重重,又是跑到logo位置才接到球,再回给后卫,最后又兜出来重新组织......
这样的回合真的是尽显男篮的缺点:前锋内线卡不住位置、后卫传球水平有限不敢给球、创造投篮能力有限无法完成“即兴”的进攻,只能一次又一次地重新组织.....
而且这个慢悠悠压节奏的感觉,像不像我们领先20分?
同样是后卫过半场停球找人,一同不知道用意何在的传导球,最后形成的只是中锋低位背打和前锋强行切出投篮的机会——我们进攻的优势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应该在、想要在什么区域制造机会?在这样的回合中我没有答案。
反而是下半场,分差开始朝着30分去之后,我们队有些放开了手脚。
赵睿不再犹豫,利用个人的持球突破、挡拆连续为我们队创造出了上半场少有的优质出手机会,虽然许多机会并未转化成得分,但整支球队的节奏和进攻肉眼可见的流畅了起来。
我并不否认乔尔杰维奇是一位高水平、有能力的主帅,作为世界篮坛球商最高的地方塞尔维亚出身的主教练,他有很高层次的篮球理解和自己的战术体系,但我们我们有句古话叫做“因材施教”,目前来讲,由于磨合时间的有限,也许乔帅还没有摸清楚我们队真正的优势和擅长的打法。
而另一方面,归化球员李凯尔的加入,也让我们队在打法上必须经历很大的调整——李凯尔是一名能控球、组织能力出色的前锋,但是他同时又存在个人持球攻和持球投篮的短板,这其实是一个双向适应的过程——我们队需要适应交球给李凯尔的方式和李凯尔的打球习惯,而李凯尔也需要适应我们队对他的使用方式。
总而言之,这一届世界杯的我们队正处在一个明显的“转型期”,也许,这样的失利也是我们队在“转型期”必交的学费。
这场对阵强敌塞尔维亚的比赛,毫无疑问放大了我们队身上的问题,而下一场对阵南苏丹,包括接下来对阵波多黎各,我们队还需要尽快调整,努力在新打法和老打法之间寻找一个平衡——何时该把球给李凯尔?何时该把球给到内线?何时该让后卫们放开手脚?
只有解=解决了进攻的问题,面对火力强大的南苏丹和波多黎各,我们男篮才可能博得一线生机。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