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中的醫學内容仅供参考,並不能視作專業意見。如需獲取醫療幫助或意見,请咨询专业人士。詳見醫學聲明。
牙齿一副成年人的牙齿由口腔向外视角的牙齿标识字符拉丁文dentesTA2914格雷氏p.199《解剖學術語》[在维基数据上编辑]
人类牙齿的主要功能是通过牙齒切割和磨碎的方式来分解食物,并且为吞咽和消化作准备。人类共有四种不同类型的牙齿,即門齒、犬齒、前臼齿和臼齿。每种类型的牙齿有不同的用途。门齿用于切割食物,犬齿用于撕碎食物,臼齿用於碾碎食物。成年人牙齿的牙根是嵌入在上颌骨(上颌)以及下颌骨(下颌)的牙槽突,它们被牙龈覆盖。牙齿是由多重组织组成,具有不同的密度和硬度。
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一样,都是双套牙(列)哺乳动物。第一套牙(乳牙)通常在六个月大时长出,有些婴儿也会在生下时就有一颗或多颗可见的牙齿,即诞生齿(Natal teeth)。寻常的牙齿长出过程成为出牙(Teething),发生在婴儿六个月大时,并可能伴随着疼痛。
解剖学[编辑]
主条目:口腔解剖学
口腔解剖学是解剖学下的一个分支,致力于研究牙齿的结构。牙齿的生长、出现、分类都包含在这个领域中,惟牙齿咬合不包括在内。口腔解剖学也是一门分类科学,其包含了对牙齿及其结构的命名。分类的目的是为了能让牙医轻易地鉴别牙齿及其结构。
解剖学上的牙冠是指在牙骨质-牙釉质交界处(cementoenamel junction ,CEJ)之上的被牙釉质包覆的部分。[1]牙冠大部分由牙本质构成,内部为牙髓腔。牙冠一开始在牙龈内部,萌发后将会保持可见。解剖学上的牙根是指在牙骨质-牙釉质交界处之下,被牙骨质覆盖的部分。和牙冠一样,牙本质占据了牙根的绝大部分。犬齿和大部分前臼齿,除了上颌第一前臼齿之外,通常有一个牙根。上颌第一前臼齿和下颌臼齿通常有两个牙根。上颌臼齿通常有三个牙根。
人类通常有20颗乳牙和32颗恒牙。牙齿被分为门齿、犬齿、前臼齿和臼齿,门齿主要用来切割食物,犬齿用来撕咬,臼齿用来磨碎食物。
大多数牙齿的特征足以把它们和其他牙齿区别开来。牙位表示法被用来描述一颗特定的牙齿,常见的牙位表示法有FDI牙位表示法、帕尔默牙位表示法和通用记录法。FDI牙位表示法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
乳牙[编辑]
乳牙共有20颗,上下颌骨各有10颗。由正中開始,依次是正门牙、侧门牙、犬齒、第一臼齿和第二臼齿。至約6歲起,乳齒會由門齒開始脫落,漸次更換為恆齒。
人類乳牙的齒列是2.1.0.22.1.0.2。
恒牙[编辑]
通用记录法标注的成人牙齿。第1号牙齿是右上方的后(第三)臼齿。
恒牙共有32颗,上下颌骨各有16颗。人類恒牙的齒列是2.1.2.32.1.2.3。由正中開始,依次是2隻门牙、1隻犬齒、2隻小臼齿和3隻大臼齿。
恒牙使用牛耕式转行书写法依次排序。上颌骨牙齿包括上颌正门齿(右图使用通用记录法,指第8和第9号牙齿)、上颌侧门齿(7,10)、上颌犬齿(6,11)、上颌第一前臼齿(5,12)、上颌第二前臼齿(4,13)、上颌第一臼齿(3,14)、上颌第二臼齿(2,15)、上颌第三臼齿(1,16)。下颌骨牙齿包括下颌正门齿(24,25)、下颌侧门齿(23,26)、下颌犬齿(22,27)、下颌第一前臼齿(21,28)、下颌第二前臼齿(20,29)、下颌第一臼齿(19,30)、下颌第二臼齿(18,31)、下颌第三臼齿(17,32)。第三臼齿通常被称为智齿,有的人可能终身不会萌出。像第四或第五臼齿这样额外的牙齿十分罕见,它们通常被称作多生牙。牙齿的数量少于正常数量被称作牙发育不全。
男性和女性的牙齿差异很小。男性的牙齿和颌骨通常比女性的大。男性牙齿通常也会有更多的牙本质而女性则会有更多的牙釉质。
组成部分[编辑]
牙釉质[编辑]
主条目:牙釉质
牙釉质是身体中最坚硬并且高度矿化的组织。它起源于口腔外胚层,是组成牙齿的四种主要组织之一,其他三种分别为牙本质,牙骨质和牙髓。它通常可见,并被下层的牙本质支撑。96%的牙釉质由矿物质组成,水和有机物组成了剩下部分。正常的牙釉质颜色是淡黄或灰白。在牙齿的边缘通常在牙釉质下没有牙本质支撑,有时会呈现出轻微的蓝色。牙釉质是半透明的,所以在牙釉质之下的物质会影响牙齿的外观。牙釉质的厚度并非固定,通常在牙齿尖部最厚,厚达2.5毫米,而在边界处(即牙骨质-牙釉质交界处)最薄。牙釉质的磨损率通常为一年8微米。
组成牙釉质的主要矿物质是羟磷灰石,它是一种晶状的碳磷化合物。牙釉质绝大部分由矿物质组成不仅提供了它的硬度,也使它变得很脆。牙本质包含更少的矿物质同时也更柔韧,使它能够为牙釉质提供支撑。不像牙本质和骨头,牙釉质不含胶原蛋白。牙釉质生长所需要的蛋白质为ameloblastins, amelogenins, enamelins和tuftelins。这些蛋白质被认为为牙釉质的生长提供了框架支持。罕见的情况下牙釉质不会形成,使得下层的牙本质暴露在外。
牙本质[编辑]
主条目:牙本质
牙本质是牙釉质或牙骨质与牙髓腔之间的物质。由牙髓的成牙本质细胞(英语:odontoblasts)所分泌。这种多孔的微黄色组织由70%的无机物,20%的有机物和10%的水分组成。
牙骨质[编辑]
主条目:牙骨质
牙骨质是一种特殊的覆盖牙根的骨头,包被在牙根部牙本质表面,颜色较黄,硬度类似骨组织。
牙髓[编辑]
主条目:牙髓
牙髓位于牙齿中心,內部連接著血管和神經,是牙齒內唯一的軟組織。
生长[编辑]
主条目:牙齿发育
右下第一、第二、第三臼齿各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X射线图片
牙齿发育是牙齿从胚胎细胞发育,生长,在口腔中萌发的复杂过程。虽然许多物种都有牙齿构造,但它们的牙齿发育普遍和人类相同。人类牙齿必须经过良好的胚胎发育阶段,才能发展出健康的口腔环境、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及牙周组织。乳齿在胚胎发育六至八周之间开始形成,恒齿则在二十周时开始生长。错过这段时间牙齿便不会发育。
牙齿保护[编辑]
口腔卫生是保持口腔清洁的做法,也是是一种预防龋齿、牙龈炎、牙周病、口臭和其他牙科疾病的手段。
清洁牙齿的目的是去除菌斑,其中主要是细菌组成。[2]
修复[编辑]
当一颗牙齿受损或被破坏后,可以通过多种治疗方法来修复缺失的结构。修复体可以由多种牙科修复材料制成,包括玻璃离子水门汀、牙科汞合金、黄金、牙科瓷以及牙科复合树脂等材料。[3] 小型修复体放置在牙齿内部,称为“冠内修复体”。这些修复体可以直接在口腔内成型,或者可以使用失蜡法铸造,例如某些嵌体和高嵌体。当牙齿的大部分结构丢失时,可以制作“冠外修复体”,如牙冠或贴面,以恢复牙齿的完整性。
参考资料[编辑]
^ Clemente, Carmine. Anatomy, a regional atlas of the human body. Baltimore: Urban & Schwarzenberg. 1987. ISBN 978-0-8067-0323-7.
^ Introduction to Dental Plaqu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Leeds Dental Institute.
^ "口腔健康主题: 牙科填充物选择". ada.org.
外部連結[编辑]
查看维基词典中的词条「tooth」。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人類牙齒
An article on the use of human tooth used as a neolithic pendant
Implant Việt Na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ooth eruption char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查论编人體區域解剖學身皮頭
髮
顳
臉
額
頰
頷
眉
眼
瞼
鼻
嘴
唇
舌
齒
耳
顎
上頜
下頜
枕骨
頂骨
頭皮
頸
喉结
咽喉
頸背(英语:Nape)
軀
腹
腰
肚膈(英语:Midriff)
臍
脊
背
胸
乳
乳頭
髖
生殖器
陰莖
阴囊
女陰
陰蒂
陰阜
肛
肢臂
肩
腋
肱
肘
前臂
腕
手
指
指甲
拇指
食指
中指
無名指
小指
腿
臀
髋
股
髀
膝
脛
腓
脚
踝
踵
跖
足弓
跗
蹠
趾
趾甲
大體解剖:系統及器官、區域解剖、解剖平面及基準線(英语:Template:Anatomical planes and lines)、中軸表面解剖(英语:Template:Superficial axial anatomy)、附肢表面解剖(英语:Template:Superficial anatomy of limbs)查论编牙體解剖學術語及符號
牙科詞彙表(英语:Glossary of dentistry)
通用記錄法
牙齒類型
乳齒
恆齒
門齒
犬齒
前臼齒
大臼齿
上頜牙齒門齒/犬齒
上頜正門齒(I1)
上頜側門齒(I2 – I5)(英语:Maxillary lateral incisor)
上頜犬齒(C1)(英语:Maxillary canine)
前臼齒
上頜第一前臼齒(P3)(英语:Maxillary first premolar)
上頜第二前臼齒(P4)(英语:Maxillary second premolar)
大臼齒
上頜第一大臼齒(M1)(英语:Maxillary first molar)
上頜第二大臼齒(M2)(英语:Maxillary second molar)
上頜第三大臼齒(M3)
下頜牙齒門齒/犬齒
下頜正門齒(i1)(英语:Mandibular central incisor)
下頜側門齒(i2 – i4)(英语:Mandibular lateral incisor)
下頜犬齒(c1)(英语:Mandibular canine)
前臼齒
下頜第一前臼齒(p3)(英语:Mandibular first premolar)
下頜第二前臼齒(p4)(英语:Mandibular second premolar)
大臼齒
下頜第一大臼齒(m1)(英语:Mandibular first molar)
下頜第二大臼齒(m2)(英语:Mandibular second molar)
下頜第三大臼齒(m3)
牙齒構成齿冠
主齒(英语:Cusp (anatomy))
卡拉貝利主齒(英语:Cusp of Carabelli)
扎克坎德結節(英语:Zuckerkandl's tubercle)
牙髓
根管
牙根尖孔(英语:Apical foramen)
釉牙骨質界(英语:Cementoenamel junction)
牙釉質
釉牙本質界(英语:Dentinoenamel junction)
牙本質
牙乳頭(英语:Dental papilla)
切缘结节(英语:Mamelon)
牙槽
医学导航: 牙齿
解剖/生理/发育
病理/先天/颌骨/肿瘤, 人名体征, 创伤
牙科, 手术 (牙髓, 腔正, 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