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春节将至。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年”,味道已逐渐变淡,热闹的程度亦大不如前。
味道的浓淡,主要体现在相应仪式的有无;热闹的程度,则取决于参与人数的多寡。以往在乡村过年的人多,不但集体拜年之际街上常常摩肩接踵,即便各回各家之后也不难凑起牌局或麻将。
打扑克和搓麻将,都是大众传统娱乐项目。就人数来说,麻将一般固定为四人;扑克则可多可少。在胶东民间,保皇、够级这两种五人及以上的玩法相对流行。尤其是在过年期间走亲访友之际,不少家庭在正餐开始前往往都是以打牌做铺垫。家口大的,甚至要排队才能上桌。
对于过年期间的扑克麻将,笔者印象深刻,相应场景在脑海中俯拾即是。而在回忆往事时,一段特殊的细节也忽然浮现眼前。
之所以说这段细节“特殊”,是因为它虽然与扑克麻将有关,但反映的却好像是另外一个主题;并且,这也不是笔者自身打牌的经历,而是从别人那里听闻到的事情。
大约在六年半之前,笔者曾前往胶东一山村探访。该村偏处深谷,规模本就不大,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修建水库时又有若干居民外迁。至我们到访之际,全村仅剩十户出头人家,可谓极其“袖珍”。
当时正为三伏农闲之际,其他规模较大的村落,常有村民搬出小桌相聚打牌。扑克摔打桌面所发出的噼啪之响和众人互争胜负所发出的吆喝之声,此起彼伏。而该村却寂然无此场面:在几步就可走到头的主街上,只有一两位老者在乘凉。
在与其中一位老翁攀谈时,笔者也顺势提到了“街上无人打牌”这个话题。老翁笑曰:“本村户数太少,青壮年平时又在外忙碌,打牌诚然不好凑人。不过等到过年团聚之时,也能凑起一桌扑克(指保皇)外加一桌麻将。”
初次听闻老翁此语,笔者只是当作玩笑话。而今六年已过,期间笔者也未再故地重游。不知如今该村过年,是否还能凑起那一桌扑克和一桌麻将?(本文作者:耳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