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就算是国王之子释加牟尼,他也不一定有机会成为下一任的国王。
因而,那些认为释加牟尼是放弃王位,一心只想着出家的观念实际上是不正确的。
但他同样也是以王子的身份在皇宫中生活的,毕竟他的父亲是国王。在释加牟尼19岁的时候,国王为他娶了一位邻国的公主。两人在婚后不久,公主就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
或许在当时的人们看来,释加牟尼是过着令人艳羡的生活,身份尊贵,衣食无忧,娇妻在旁,膝下还有可爱的麟儿。
可这些俗世的牵绊却渐渐再难以吸引释加牟尼了,他时常一个人陷入沉思。
利用羁绊,留住儿子
这些都让他的国王父亲看在眼里,为了留住这个儿子,国王向全城颁布了一条命令。不论外面的世界多么的黑暗,都要让释加牟尼看到光明幸福的那一面,这样他才不会想着救人救世。
因为在释加牟尼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了想要解救众生的念头了。有一次,他见到侍卫正在驱赶击打一条毒蛇,出于同情众生的心态,他上前加以劝阻。
另外,释加牟尼在宫中花园捡到了一只被堂兄从天空上打下的大雁时,他将大雁带回去疗伤,等到这只大雁完全康复后,就将其放归于自然。
因此,在释加牟尼看来,世间的一切生命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他们都值得好好地去对待,而且他们也都有生活下去的权利。
天性良善的释加牟尼在看到了这些不公的事件后,他就生出了出家的念头。这就是为什么国王会帮他娶了一位美艳的妻子,在国王看来,爱情和家庭的牵绊或许能留住他的儿子。
解救众生,离开王宫
尽管国王将释加牟尼保护得很好,但他还是“偶然”见证了几次俗世的痛苦。
有一回,在释加牟尼外出的时候,他遇到了一个行将就木的老者,在看到了他干枯的身躯后,他深受震撼。于是,就开始思考起了人生的意义。
又有一次,释加牟尼见到了一个身患恶疾,弥留人世的患者。还有一次,一组送葬队伍与他迎面相遇,这也让释加牟尼明白了在这个世界上并非只有欢乐,在这欢乐的背后还隐藏着巨大的悲苦。
除此之外,释加牟尼也惊觉,人类终将会走向死亡,不论生前是贫穷还是富贵,这些认知都让释加牟尼的心情变得低沉。于是,这位王子就作出了一个决定。
他要离开这个王国,外出去寻找一个能够让所有人都感到快乐的方法。于是,他就将自己的这决定告诉了国王,起初国王肯定是不同意的,但在他的数次诚恳的请求下,国王还是心软答应了。
毕竟,父亲又怎么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儿子陷入无尽的痛苦之中呢?虽然国王知道将儿子送出国后,他可能再也不会回来了。但国王还是尊重了释加牟尼的决定。
参透佛法,化身为佛
在释加牟尼外出寻找解决之道的时候,他就想起了之前遇到的一个苦行僧。
苦行僧是一种通过用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当作磨练修行的人,因为在他们的看来只要坚持信仰进行修行,这些肉体上的苦楚不算什么。
于是,释加牟尼就想是不是自己也能以这种方式进行苦修,从而顿悟呢?因此,这位王子就变成了一个普通的苦行僧了。
在一开始,释加牟尼的历练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其他苦行僧的指示下,他就去往了一座深山,寻找一位隐士。而这名隐士教会了他如何通过呼吸打坐来平定内心的烦恼。
在经过6年的苦修之后,释加牟尼来到了一棵菩提树下,此时的他也已经三十五岁了。
这大树下,释加牟尼参悟到了佛学的真理,在此坐定入化,成为了佛。
而在创立了佛教之后,释加牟尼还将这种宗教思想传承给他的教徒。这佛学的主旨就是通过劝人行善,从而改变他人的命运,不让他误入歧途。
此外,释加牟尼还认为虽然人各有命,但人却是能够通过努力而去改变自己的命运的。正如他一样,是经历了长时间的历练修行,才顿悟佛法的。
由于释加牟尼是在古印度创立佛教的,因此这门宗教一开始只在这里兴盛传播,但宗教是会向外扩散的。到了两汉年间,佛教在中国已经吸引了一众教徒了。
而释加牟尼原本叫做悉达多,释加牟尼的这个称号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尊号,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如来佛祖。
释加牟尼在见到了人间苦难之后,他甘愿放弃尊贵富足的生活,生出了修行救世的念头,所以才会创立了佛教,给众生带来了心灵上的慰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