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我臂不能固,捕蝉非所宜。
我 wǒ《國語辭典》我 [ wǒ ]語音 代自稱。《易經·中孚卦·九二》:「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自稱己方。《左傳·莊公十年》:「春,齊師伐我。」《漢書·卷五四·李廣傳》:「我軍雖煩擾,虜亦不得犯我。」形表示親切之意的語詞。《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漢·曹操〈步出夏門行〉:「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名私心、私意。如:「大公無我」。《論語·子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姓。如戰國時有我子。我 [ ě ]讀音(一)之讀音。臂 bì/bei《國語辭典》臂 [ bì ]名人体解剖学上指从肩胛到腕骨的部分。动物的前肢。如:「螳臂」、「猿臂」。臂 [ bèi ](一)之又音。不能 bù néng不可能;不能够。例如:又北向,不能得日。——明·归有光《项脊轩志》不能理解;不能生育;不能实现。不允许,不可以。例如:不能不谈到;不能接受;不能相提并论。不至于 ——《漢語大詞典》固 gù《國語辭典》固 [ gù ]形结实、坚硬。如:「牢固」、「稳固」、「坚固」。《文选·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良无磐石固,虚名复何益?」坚定、确定。《韩非子·五蠹》:「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动安定。如:「巩固国防」。《国语·鲁语上》:「晋始伯而欲固诸侯,故解有罪之地以分诸侯。」《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禁闭。《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下》:「是以欲谈者宛舌而固声,欲行者拟足而投迹。」《三国志·卷一九·魏书·陈思王植传》:「国之纲纪,本无禁固诸国通问之诏也。」副坚决、坚持、极力。如:「固守」。《书经·大禹谟》:「禹拜稽首固辞。」《老残游记·第四回》:「那人再三固让。老残仍送出大门,看那人上马去了。」原来、一向。如:「固有道德」。《孟子·梁惠王上》:「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当然、诚然。唐·柳宗元〈封建论〉:「州县之设,固不可华也。」《聊斋志异·卷一一·王大》:「谄者固可诛,谬者亦可恨也。」姑且、暂且。《老子·第三六章》:「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若之,必固强之。」名姓。如春秋时晋国有固来。捕 bǔ《國語辭典》捕 [ bǔ ]动捉拿、擒住。如:「逮捕」、「缉捕」、「拒捕」、「拘捕」。《文选·张衡·四愁 诗·序》:「下吏收捕,尽服擒诸豪侠。」猎取。《文选·扬雄·长杨赋》:「张罗罔罝罘,捕熊罴豪猪。」《文选·束晳·补亡诗六首之一》:「凌波赴汨,噬鲂捕鲤。」名古代的基层治安人员。如:「巡捕」、「捕快」。姓。如汉代有捕巡。捕 [ bù ](一)之又音。蝉 ( 蟬 ) chán蝉 [ chán ]昆虫,种类很多,雄的腹面有发声器,叫的声音很大:~联。~蜕。~韵(蝉鸣)。寒~。金~脱壳。古代的一种薄绸,薄如蝉翼:~纱。非所 fēi suǒ(1).不按规定时间;不时。《荀子·王霸》:“伤国者,何也?曰:以小人尚民而威,以非所取於民而巧。” 王先谦 集解引 俞樾 曰:“非所,犹非时也。”(2).不是人能够正常生活的地方。指监狱、边荒之地等。《后汉书·陈蕃传》:“或禁錮闭隔,或死徙非所。”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阴注阳受》:“先是 翱 典 合肥郡 ,有一道人诣 翱 ,自言能使鬼神。 翱 谓其妖……命繫於非所。”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三:“ 康熙 癸未,状元 王式丹 以 江南 科场事牵涉,卒於非所。” ——《漢語大詞典》宜 yí《國語辭典》宜 [ yí ]动相安、和顺。《礼记·大学》:「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适当。《吕氏春秋·不苟论·当赏》:「主之赏罚爵禄之所加者宜,则亲疏远近贤不肖,皆尽其力而以为用矣。」共享。《诗经·郑风·女曰鸡鸣》:「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形合适、相称。如:「动静皆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二首之二:「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副应该、应当。如:「不宜喧闹」、「不宜妄自菲薄」。大概、似乎。《汉书·卷二一·律历志上》:「今阴阳不调,宜更历之过也。」名事宜。《礼记·月令》:「天子乃与公卿大夫共饬国典,论时令,以待来岁之宜。」姓。如元代有宜桂可。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